黄龙旗(黄龙旗图片)

黄龙旗?最近有很多网友都在问这个问题。还有一部分人想弄明白黄龙旗图片。对此,鑫滤环保整理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为你解除疑惑。

黄龙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面“国旗”。不过,黄龙旗作为“国旗”的意义并非起初就有,其成为代表大清国的旗帜,是在晚清政府逐步被编入近代的国际体系后,为适应这个国际体系的礼仪规则逐渐形成的。黄龙旗在成为清国的“国旗”后,随着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展和中国人对“国旗”观念的萌生,也成为现代中国民族国家建构中的一个重要的政治符号。

一、古代旗帜并没有象征民族国家的意义

旗帜的使用在中国自古有之,并非现代西方人所独创。中国古时的旗帜种类繁多,也各有其象征和用途,如象征帝王的王旗、代表军队的军旗,还有一些代表诸侯和城郭的旗帜等。清代虽然也有相关旗帜的制度设计,如用于皇帝、官员出行仪仗的旗帜,“八旗”、绿营军队的军旗等。

但是,这些旗帜或用于标明等级身份的尊卑,或用于标明军队的区别分属,并没有象征现代民族国家的意义。

二、列强的旗帜随着不平等条约进入中国

在晚清时期,中国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后,清政府为方便中外船舰的识别,才有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面“国旗”黄龙旗的制定。

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相继败北,被迫同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尤其是清政府被迫开放十多处沿海、沿江通商口岸后,西人取得了在这些通商口岸开办工厂、定居的权利,他们的兵舰、商船开始横行于这些地区。西人的旗帜也随着不平等条约进入中国。

这种情况也带来了悬挂旗帜的问題,如太平天国的军队就曾打着英、法等国国旗混淆视听,越来越多的商人假借各国旗号逃避清廷的课税等。

三、列强以清军没有悬挂旗帜为理由滋事

这些问题使清政府极为头痛,更为严重的是悬挂旗帜问题还导致了严重的中外冲突。

1862年曾国藩所属的湘军水师船舰与英国海军于汉口江面上爆发冲突,结果湘军水师的船舰被英国海军烧毁。清政府就此事多次向英方理论,但是,英国方面不仅以湘军船舰没有悬挂可供识别的、能标明所属国家的旗帜为理由,认为责任在清朝水军,还不断向清政府问责滋事。

最后,为平复英人,清政府只好将与此事相关之湘军水师水兵官员“就近训办”,息事宁人。

其实,湘军水师内部也有关于船舰悬挂旗帜的相关规定,如在船桅上悬挂方旗,在旗上用不同颜色区分,或画北斗、太极、如意等不同标识,船艄上则悬用尖旗,写明“某营、某哨字样”。但是,这些旗帜只是为标明湘军部队的区别与所属,并未考虑到如何与外国船舰的识别问题。因此,对英国海军如此无理的刁难,清政府也感到无法争辩。

四、清政府意识到制定代表清政府旗号的必要

对此次中英水师的汉口冲突,法国公使哥士耆很快做出反应,并于同年五月向总理衙门发出公函,强调在船舶上悬挂能够标识国别旗帜的重耍性,希望清政府也能制定代表清国的旗帜,免此类冲突再次发生。法国公使称:“外国船只,向皆竖立各国旗号,易于认识。若有动移其旗帜,即为犯该国之禁,可据理折服”。

此时的清政府也意识到制定代表清政府旗号的必要,遂由总理衙门拟定了黄龙旗图式,并寄函曾国藩征求意见。

五、曾国藩的意见

总理衙门在信函中对中英海军汉口冲突中,英国的强词夺理感到委屈,认为当时清国兵舰若悬挂黄龙旗,英国人望而知为中国官船,也不敢妄动。即便发生冲突,清政府也可以英人之法与其论辩。只要有理有据,任英国人也不能再多狡辩。但是,对兵舰悬挂黄龙旗是否有碍行军,还不是很清楚,请曾国藩答复。

曾国藩于六月十日收到信函后,立即于十三日回信赞同在清朝各处兵舰上仿照外国于兵舰上悬挂国旗之成例,他表示船舰上悬挂黄龙旗,使人“一望即知,不敢妄动”,可省无数事端,且“于行军并无窒碍”。至于悬旗细节,等与各处商定后再咨请总理衙门夺定。

曾国藩相继与湖北、江西各省巡抚,兵部右侍郎彭玉麟、福建提督杨岳斌会商后,复函恭亲王奕䜣称:“水师添竖龙旗一节,业经商各处,拟于各营有旗帜外,每船另添龙旗一面。其尺寸及绘画式样,拟用三角尖旗,大船旗高一丈,小船旗高七八尺,其斜长及下横长各从其便,均用黄地画龙头向上,业经具赎咨复。”

奕䜣在收到曾国藩的复函后,于当年闰八月二十四日将讨论黄龙旗的经过和结果上奏同治皇帝,并请降旨通令全国,“通行照办”。

清廷立即降谕批准,请沿海、沿江督抚、将军、统兵大臣“一体遵照”,并由总理衙门照会英、法、美、俄等四国,由通商大臣薛焕照会普鲁士、比利时和大西洋沿岸诸国公使,称中国兵舰上现己添设三角龙旗一只,希望贵国能通函各路水师船舰,后若遇到悬有三角黄龙旗的船只,即为中国官船,“应照外国之例,不得擅动”。

六、黄龙旗的引进也为清朝被编入国际体系提供了契机

至此,黄龙旗的制定大致完成,清国有了一面标识自己“国家”的旗帜。但是,起初清政府并未将黄龙旗作为代表清国的“国旗”,其最初的作用也仅限于借此使外国人能对中国的官船“一目了然”,以免滋生事端。

黄龙旗的产生是仿照西国悬挂国旗于船舰上之成例,而且悬旗的目的在起到标识国别之作用,更重要的是清廷在照会中希望各国按照西方各国国旗来尊重黄龙旗。这三点,己表明黄龙旗已不同于以前只用来标明等级身份、区别分属的旗帜,而是将其放进了近代的世界国际体系中来看。

小野寺史郎就注意到,恭亲王奕䜣在奏文中讲到制定黄龙旗的理由时,谈到要顺应西方的逻辑以图问题的解决,黄龙旗的引进也为清朝被编入国际体系提供了契机。中国逐渐被编入现代国际体系之中,就要努力适应和学会这套新国际体系的游戏规则,在这种国际体系下,中国不再是天下的中心,而是万国中的一员,中国自古来的“天下”国家观念也逐渐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黄龙旗的“国旗”意义也日渐凸显。

参考文献:

周游《象征、认同与国家:近代中国的国旗研究》

张海鹏《近代中国通史》

施爱东《哀旗不幸,怒旗不争:大清龙旗50年》

孙振东《国旗国歌国花史话》

戚超英《清朝国旗小考》

本文地址: https://www.shxinlvhb.com/n/1134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938401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baban38@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